全媒体时代,记者这样和大沥铁军同频共振

日期:2022-05-06 浏览:

用心 用情 用力

全媒体时代

记者如何与大沥铁军同频共振

让我们来看看

珠江时报社镇街新闻中心副主任 

赵艳丽怎么说

↓↓↓

如果说2021年末,有一个词在佛山的媒政圈很火很“燃”,那一定是“大沥铁军”

没错,自2021年11月“大沥铁军”在大沥镇河西沿江片区攻坚首战告捷之后,大沥铁军在佛山乃至珠三角“出圈”了,不但吸引了区内兄弟镇街来学习,还有周边城市的相关党政干部组队来交流。而在南海,“大沥铁军”可谓引领了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潮流,后面陆续出现了西樵尖兵、丹灶先锋、九江战龙、狮山雄狮、桂城战队、里水突击队……

精彩的故事需要精彩的记录者和讲述者。作为与大沥镇多年来联系最密切的媒体之一,珠江时报在大沥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推出多篇爆款热文,不少报道还多次获得区镇领导的点赞转发,在事后大沥镇委镇政府举行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命名大会上,珠江时报大沥团队5名记者被授予“大沥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担当有为个人”荣誉称号。

image

大沥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阶段性总结会现场,珠江时报记者赵艳丽分享发言。

那么,在此轮大战中,珠江时报是如何与大沥铁军同频共振的呢?

01


沉浸式采访,用脚力挖掘最活的料

11月8日,在大沥镇举行的记者节媒政座谈会上,区委常委、大沥镇委书记何春云,第一次向笔者透露了要建立“大沥铁军”的思路,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没过几天,大沥铁军已经进驻河西社区了。大沥的19个班子领导带队形成工作组,以包干的形式一家一户地去谈剩余租约的解除。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书记口中的“今晚再晚也是早,明早再早也是晚”的紧迫感,当时听闻大沥的目标是,要在一个月内完成河西沿江片区改造项目剩余租约的清零和建筑的拆除,我们第一反应是“这可能吗?”但看到大沥的豪情壮志,和大沥宣传文体旅游办商量后,我们马上派驻记者去河西居委会驻点,跟着工作组一起进家入户,见证这个征拆工作的全过程。
image

image

大沥媒体铁军在河西驻点办公。

第一天,似乎没有什么进展;第二天,指挥部正式成立了,第三天,大沥在这里成立了临时党委……头几天虽然没有等来租户同意签约的好消息,但是在几天的轮流驻点过程中,我们摸清楚了此前未能达成共识、未能实现租约清零的症结所在。
一方面,此前一直是土整公司在和租户及村民谈判,由于沟通的方式和态度问题,让大家都以为在补偿标准上还有提升的空间,因此迟迟不肯接受此前的补偿条件;
另一方面,三年的征拆过程中,土整公司换了几家,村民和租户对此处是否真的改造持观望和怀疑态度,而且由于之前的沟通不顺利,使得土整公司已经和租户几乎谈崩了,一些租户同其合伙人之间也有矛盾难以调和,使得谈判工作难以顺利推进下去。
大沥也想尽各种办法来推进这项工作,除了每个工作组各个击破式地进家入户外,为了更好地凝聚各方的共识,他们还在村里搞了“城市更新面对面”活动,除了请部门的负责人来讲之外,也请了一些村民和党员来发言,通过他们来影响身边更多的人,这些工作方法也很有创新性。
在这里,我们的记者,见证了工作推进的每一步, 用脚丈量了这一片很多的土地和厂房,用心了解了工作推进的难点,也沉浸式体验了工作组攻坚的做法,并观察着村里发生的一点点的变化。我们与“大沥铁军”共加班、同入户、共吃盒饭,这为我们挖掘到最鲜活的素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02


日记体专栏,用笔力创新报道形式


在进村驻点的头几天,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的进展,我们在踌躇这新闻可怎么出?如果按照一般的新闻来写,新闻点都不太突出,而且也没有很好的延续性,也体现不到大家在村改一线的实地观察,怎么办呢?我就去向报社分管领导赵总请教,赵总点拨说,你们可以出村改日记啊,对啊,可以出“大沥村改日记”,既能传递重要的信息,又可以凸显一些细节,不错不错,就这样,“大沥村改日记”的栏目名字就有了。

11月18日,记者看到,租户曾先生在大沥镇相关领导的见证下,来签约台签下“清租”协议,村民说:“我也希望家乡的建设能赶上对岸的千灯湖!”我们便以此为题,推出了第一篇大沥村改日记,报道推出后很快在大沥人的朋友圈刷屏;而后,在大沥河西沿江片区宣传群里,不断传来各种好消息,整个签约室从开始的冷清,到工作组进驻第七天的熙熙攘攘,从凌晨到下午一直有人在签约,我们的村改日记也不断更新,这些消息像战时的“捷报”一样,成为大沥铁军们最期待也最乐于转发的消息……

image

珠江时报对大沥铁军报道版面。


11月23日,南海区在大沥河西沿江片区,打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攻坚的第一枪,大沥正式被区委区政府授予“南海雄师 大沥铁军”的称号。我们在佛山+推出了三条快讯和一条视频,并推出深度文章《新闻纵深|向最难处挺进!南海坚决打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攻坚战》《大沥观察|8天清租背后的“大沥铁军”精神》,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进行深度解读,也第一次对“大沥铁军”精神进行解读,当日,我们还推出评论文章《时报快评|像大沥铁军这样坚定地前行》,可谓是各种武器都用上了,对南海这个高规格的誓师大会,我们铺排了最高规格的全媒体报道。

03


适时地述评,用心用情记录城市发展


11月23日之后,大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进入多点开花状态,我们始终没有放松对此事件的关注,并继续持续推出村改日记,其中《大沥铁军“双箭齐发”,四天再下两“城”》记者于11月29日晚10点多才完成,我们便于当晚11点前独家发布了这一消息,遂引发了一轮疯狂的转发,很快便实现近5万的阅读量。
12月15日,距离河西沿江片区拆除过去半个多月,大沥镇泌冲社区大沙经联社以99.3%的通过率,表决通过大沥镇海北片区泌冲大沙工业园改造项目土地前期整理方案,标志着大沥镇在广佛交界区域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撕出了一道口子。作为一名见证了大沥成长超过十年的记者,我也真真地被大沥铁军的精神和气势感动到了。
记得有一个晚上,大沥的某个宣传群里特别热闹,一众人围绕环球水产市场升级的事情聊个不停,整个群一晚上都是兴奋振奋的气氛,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这才是我认识的大沥,这才是我熟悉的大沥,而今的大沥也太需要这样的士气,那时便有了写一篇《这才是我认识的大沥》的冲动。
12月15日泌冲大沙表决的头一天,我便开始酝酿这篇文章,中间开始说当日不开票,后来说可能晚上开票,一波三折的一天过去后,到晚上八点多,大沥公布了投票的结果:99.3%,然后我们迅速把稿件补充完整,并于当晚9点多发布了《这才是我认识的大沥》,稿件发出后,很快得到区委书记顾耀辉的转发,也在大沥人的朋友圈又一次刷屏,获得约8万人次的阅读,而后稿件还被南海大沥官微全文转发。

image

大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微电影《出发》首映现场,珠江时报赵艳丽作为演员代表亮相。

在次日举行的大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阶段性总结会上,何春云书记在点赞大沥媒体铁军的同时,还专门点到了这篇文章,珠江时报记者赵艳丽、黄晴雯、吴志恒、邓倩茹、何燕慧等获命名。
回看围绕大沥铁军展开的相关报道,珠江时报可以说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以及传播影响力上,都有不错的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大沥将党旗插在了村改工作的第一线,而珠江时报也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冲在采访的第一线,写出了一篇篇广为传播的报道,发挥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image

大沥铁军报道在佛山+热点榜。

这是我们的采编团队深耕镇街、用心用情做新闻的体现,也是珠江时报坚持推动融媒转型、品质优先的成果。我们与党委政府同频共振,最好最快地传递政策消息,我们与人民群众同频共振,用心用情地讲好发展的故事。与城市一起成长,我们一直在线。



来源:南海大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