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白沙与“香芋素心柚”:天湖斋菜命名的佳话

日期:2025-01-22 浏览:

在顺德均安天湖社区,矗立着一座古朴而庄严的庙宇——三圣庙。它不仅是顺德均安最古老的庙宇,更是这片土地上人们精神寄托的象征。据旧顺德志记载,“未有均安先有三圣庙”,此言非虚,三圣庙的历史悠久,见证了均安从汪洋大海中的岛屿群逐渐演变为人烟稠密的繁华之地。大殿正中悬挂的“三圣庙”牌匾,上书“万历年间重修第三次”,见证了庙宇在岁月的洗礼中依旧屹立不倒,其悠久历史毋庸置疑。

三圣庙与奎福古寺有着不解之缘,据史料推断,二者可能同时修建。奎福古寺建于南宋乾道年间(1165至1173年),而三圣庙则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正对大海中心,成为过往船只的祈福圣地。庙前设有船泊码头,方便船只停泊参拜,祈求风调雨顺,出入平安。庙后的大冈山腰,掩映着一间名为“普正心归”的寺门,这里曾是多少旅人心灵得以栖息的圣地。

李瑜,这位陈白沙的得意门生,便是在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他的雪竹雅号,正是恩师陈白沙赐予的,寓意其品格高洁,如雪中翠竹,坚韧不拔。李瑜之子李静,承袭父志,曾任上元训导,即今天的南京地区,将家族的文化底蕴和学术精神传承下去。

ad46c816354b448788e4aa640ff29461_tplv-tt-origin-web_gif.jpeg

一日,阳光明媚,微风不燥,陈白沙携湛若水,游历至均安。李瑜闻讯,心中大喜,连忙备下斋菜来款待。而其中一道斋菜,便是后来名震一方的“香芋素心柚”,天湖斋菜成为的代表。

制作“香芋素心柚”的过程,颇为讲究。要精选上等的柚子皮,用炭火烤,把外皮烧掉,把黑色部分刮掉,再用清水反复漂洗,直至去除苦涩,留下清新的柚香。同时,香芋去皮切块,蒸至软糯,备用。接着,将处理好的柚子皮丝与香芋块巧妙结合,佐以特制的酱汁,精心烹调,最终呈现出一盘色泽金黄、香气扑鼻的佳肴。

076cc7f903024abf95a20f4dc7281157_tplv-tt-origin-web_gif.jpeg

宴席上,陈白沙与湛若水被这道色香味俱佳的斋菜深深吸引。他们细细品尝,只觉柚子皮的清新与香芋的绵软完美融合,口感层次分明,既保留了食材的原汁原味,又赋予了新的风味。陈白沙不禁拍案叫绝,连声称赞:“此菜真乃人间美味,既有山野之清新,又有家常之温馨,实乃难得。”

湛若水亦点头附和,他提议道:“此菜色香味俱全,又寓意深远,不如我们为其命名吧。”陈白沙略一思索,便道:“此菜以柚子皮和香芋为主料,又寓含着一颗素净之心,不如就叫‘香芋素心柚’吧。”

李瑜闻言,心中大喜,他深知这道斋菜能得到恩师的如此赞誉,实属不易。他连忙起身,恭敬地向陈白沙和湛若水致谢,并表示将这道斋菜的制作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这份美味。

宴罢,陈白沙与湛若水在李瑜的陪同下,漫步于均安的山水之间。他们谈论着学问,分享着人生,那份超脱世俗的豁达与从容,仿佛与这片古老的土地融为一体。他们深知,这里的每一砖一瓦、每一草一木,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底蕴。而“香芋素心柚”这道斋菜,更是将这份底蕴与美食文化巧妙结合,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c1783f30eafe4f83925c8531afabadd0_tplv-tt-origin-web_gif.jpeg

从此,“香芋素心柚”这道斋菜便在均安地区广为流传,成为了当地的一张名片。人们品尝着这道美味佳肴的同时,也品味着那份独特的文化韵味和历史记忆。据史料和族谱记载,天湖斋菜至少有500年的历史,其起源与当地的三圣庙和普正心归寺有着密切的联系。明朝年间,寺庙中的僧人创制了这道斋菜,并逐渐传入民间。每代传人都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得天湖斋菜既能保持传统特色,又能适应现代人的口味。其核心技艺保存完整,成为了当地一种流传500多年的传统烹饪技艺。

如今,当人们提起“香芋素心柚”这道天湖斋菜时,都会想起那段关于陈白沙、李瑜与均安美食文化的佳话。而三圣庙、普正心归寺以及天湖斋菜这些名字,也早已成为了这片土地上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人们的情怀。